銀飾歷史
安徽銀樓業

老鳳祥銀樓創辦於1925年,創辦人名桂安卿,是浙江寧波人。 1939年,股東們發生意見分歧,老鳳祥銀樓就分成了三家。因為每家原來都是股東,所以三個店名都叫老鳳祥銀樓。為了區別開來,桂安卿原來這個銀樓,掛牌子叫老鳳祥銀樓元記(當時,桂安卿年事已高,該店已由其四子桂成茂來經營了);另外一家,掛牌子叫老鳳祥銀樓合記,由浙江紹興人虞福生經營;還有一家,掛牌子叫老鳳祥銀樓協記,由浙江寧波人張梅珍經營。桂成茂、虞福生都為經理,張梅珍為副經理(協記經理位置空著,實際由副經理負責)。

老鳳祥銀樓元記店址在二馬路,銀樓門面有三間,正門上方是老鳳祥銀樓元記的招牌,大門左右兩邊是大玻璃櫥窗。銀樓是二層樓房。房子的進深很深,有三進,最外一進是門面櫃檯,中間一進,用作談大筆生意,後面一進,是製作金銀首飾的作坊。門面的牆面是水磨石的,灰黑色,很有氣派。中間一進房間佈置十分考究,擺著高檔桌椅,地下舖著毛地毯。
老鳳祥銀樓合記的店址,在二馬路鐵路口;而老鳳祥銀樓協記的店址,在二馬路蚌埠大旅社附近。 1939年以前,那裡是“天成百貨貿易公司”,樓上樓下店面相當大,有二三十萬元的存貨,高檔的皮貨、鐘錶都有。天成停業後,原房子的一部分開了老鳳祥銀樓協記。
老鳳祥銀樓經營項目主要是金銀首飾、珠寶。交易方式靈活多樣。買新的可以,**舊的也可以。舊的換新的,小的換大的,大的換小的,這種式樣換那種式樣,這種首飾換那種首飾,都可以。當時經營按九五折買**,即買進95元,**出100元,銀樓賺差額和加工費。花色品種有,金製品:耳環、手鐲、腳鐲、戒指、項鍊、項圈、鑲寶石戒;銀製品:手鐲、腳鐲、耳扒、釵、盾、鼎、瓶、三星等。其中銀盾、銀戒、銀瓶、銀三星因為模具的價格高,搞不起,所以都是從上海、蘇州進成貨。社會上凡有結婚、做壽,巴結新貴,送賀禮,往往都是送金銀首飾。盾、鼎、瓶、三星,售價很高,一般都是銀製的,金制的少見。老鳳祥銀樓維護信譽老鳳祥銀樓能夠在皖北一帶站穩市場,這與它重視信譽有關。金銀首飾都是貴重品,顧客花了大價錢,總希望貨真價實,認牌子是很自然的事。
老鳳祥銀樓獲得信譽的原因,主要有:
一、原料都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購進,成色純,不摻假。老鳳祥銀樓,每個禮拜都要到上海去進一次條子,一次進五六十兩。老鳳祥銀樓製作的金首飾,含金量保證在99.9%或99.8%,最少也要99.7%,標記“足赤”字樣。
二、斤兩足。老鳳祥銀樓不在秤上做手腳。老鳳祥銀樓售出的金銀首飾,都打有店名印記字樣。凡是有老鳳祥字樣的金銀首飾,到其它銀樓兌**,其它店家也信得過,認老鳳祥這塊牌子。
三、製作精細。銀樓裡製作首飾的工匠,都是由學徒開始,一步步上來的,技術上都有保證。其中最有技術的活計,是製作鑲寶石的戒指。這種戒指,做大了,寶石掉下來,做小了,寶石嵌不進去,外形上還要精美,所以難做。許多金銀作匠,一輩子都乾這種活。
老鳳祥銀樓的兩套班子老鳳祥銀樓有兩套班子。
一、經營班子,負責做買**。
二、作坊班子,負責製作金銀首飾。
前店為經營班子,後店為作坊。經營班子的人員穿著考究,擅長經營,外面人稱先生。這套班子有經理、副經理、襄理、帳房先生(內帳房、外帳房)、店員等,有20多人。
後店有15人,都是製作金銀首飾的,稱工人。裡面有領班師傅,負責後店的工作。領班師傅也很有權,可以辭退工人。
進老鳳祥銀樓工作,無論是前店到後店,都要有關係。兩人作保,推薦人要有相當的信譽,如果被薦人出了問題,店裡就找保人,保人就找他父母,如果沒有父母,保人就要承擔全部責任。所以一般關係,也不會輕易作保。銀樓裡任用的人,一般都是老闆的同鄉、親友或有相當關係的人。
老鳳祥銀樓元記、老鳳祥銀樓協記經理是寧波人,所以店裡職工90%都是寧波人;老鳳祥銀樓合記經理是紹興人,店裡職工90%是紹興人。
前店和後店的職工工資都差不多,由於後店活計較苦,所以工資比前店還略高一點。銀樓的職工,吃住都在店內。雖然沒有明文的店規,但實際上店規是嚴格有效的。店內職工全部是學徒出身,學徒三年,不給工資,只給2—4元大洋的零花錢,學徒師滿,才給工資。店裡晚上10點鐘關大門,晚上就進不來,發現職工晚上在外賭、嫖,或發現有偷竊行為,就要開除。如果工作不好,老闆就會辭退。辭退職工一般在春節和五月初五,老闆就會說“店裡生意清淡,開銷又大,用不了這麼多人,請另外高就”的客套話,被辭退的職工,實際上心裡也有數,做好了走的準備。如有重大情況,中途也可以隨時辭退。舊社會找一個飯碗不容易,所以進店的人,一般都小心奉職,生怕丟掉飯碗。一天事情完畢了,有時老闆高興,也叫大家在店裡打打麻將玩玩,但不能太晚,以免影響第二天做生意。店內生活待遇標準較高。菜有規定:早上四色小菜,稀飯、饃;中午四菜一湯,乾飯;晚上四菜一湯,乾飯、饃。如果當天營業額超過了,比如應做十兩黃金的生意,已做十五兩了,就要加餐。也不用經理關照,反正老規矩,大家喜氣洋洋的。加餐是指加一個或幾個葷菜。老鳳祥銀樓職工的工資也比百貨行業的職工工資高。中等的職工,每月可得25塊**洋,一年300塊,年終還可再拿到300塊。此外,還送暗的紅紙包。只要店裡的經理、副經理、襄理碰碰頭,誰幹得好,隨時可以給誰加工資。一般說來,幹得多不吃虧。老鳳祥銀樓裡,材料、成品的交接手續很清楚。白天收下的金銀首飾,**出的金銀首飾,一筆一筆都清清楚楚,登記好,包好。晚上吃完了飯,大家就來驗核。一包一包拆開,秤分量,算價錢,一一核定,發現差錯,就追究責任,互相監督。平時,帳房先生、管料的、管成品的,也各司其職,發料、收料、交成品,一筆一筆,手續清清楚楚,一道手續一道手續都有簽字。
三間老鳳祥銀樓:
比較這三間老鳳祥銀樓,合記的生意做得頂好。因為合記的經理膽子大,和銀行關係好,辦事靈活,能從銀行借到錢,所以經營能放得開,賺錢也就多一些。
元記的經理桂成茂,接他父親店時才30歲左右,復旦大學法律系畢業。他精明能幹,辦事盡心盡職,所以老鳳祥銀樓元記在他手上生意也是看長的。他為人謹慎些,不如合記的經營有魄力。
三間店的職工人數都差不多,都是30多人。三間店裡資金都差不多,每個店都有30—50根金條,約合120多萬元資金。三間店職工待遇也都差不多。一日三餐,經理、副經理、襄理都和店裡職工一樣在店裡吃飯,每間店都有三四個燒飯師傅。
老鳳祥銀樓的關閉:
日偽、國民黨時期,由於通貨膨脹,金銀相對來說是不變價,金銀首飾除了作為饋贈品外,還作了金銀貯備,所以老鳳祥銀樓最盛的時期,還是日偽時期。
1948年,由於當時國民黨敗局已定,蔣介石指使其子蔣經國到上海收購黃金(當時中央銀行雖在南京,但其金庫在上海),準備攜逃台灣。蔣經國到上海後,金融市場就大亂了。這樣一來,老鳳祥銀樓和其它各地銀樓一樣,只能**出,不能收進,無法維持,只好倒閉了。三間店於1939年由一家分開,又於1948年一起關閉。還有一點值得一書的是,因為老鳳祥銀樓直接與上海黃金交易所聯繫,黃金市場的牌價都用電報通知,老鳳祥銀樓外掛的黃金牌價,一天變動幾次,所以蚌埠市場行情,都跟著老鳳祥銀樓的黃金牌價走。老鳳祥銀樓的黃金牌價牽連著許多人的命運,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。